宣统帝(宣统帝溥仪:末代帝王和战争罪犯)
(资料图)
(醇亲王府)
光绪三十二年,正月。
天寒地冻,滴水成冰。
摇摇欲坠的大清王朝和这严寒的天气一样肃杀。
在一派肃杀的气氛之中,一个孩子降生在北京醇亲王府内,这个孩子的身份很特殊。
他是宣宗皇帝道光的曾孙,醇贤亲王奕譞的孙子,摄政王载沣的儿子。
他的名字更为人们所熟知:爱新觉罗·溥仪。
我们知道,当时的皇帝光绪虽然是个有心实干的小青年,但奈何大权旁落,小命儿全捏在慈禧太后的手里,所以皇帝平时过得很憋屈。
一憋屈,心情就不好,心情一不好,就无心房事。
好不容易某天有了点兴致,宣召自己最心爱的女人珍妃,却被太监告知,珍妃已经让慈禧太后给弄死了。
这回好了,皇帝彻底断了这方面的念想,一点欲望也没有了。
公元1908年,光绪皇帝一朝病逝,龙驭上宾,帝国再次陷入了无人继承的尴尬境地中。
大清虽然此时已经被列强瓜分得差不多了,但名义上毕竟还是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帝国,既然是国家,就不能一日没有君主。
但自从清朝中叶之后,清朝的皇帝们就都犯了一个怪病,娶媳妇娶了不少,但却一个儿子也生不出来。
皇帝没儿子,那么皇位就要从清朝的皇室子弟里选拔。
但满清皇室的这些年轻人们,更是一茬不如一茬,放眼望去,吃喝玩乐造,骄奢淫逸闹,逛窑子抽大烟,好的不学,臭毛病一堆,知道的是皇亲贵胄,不知道的以为是北京城的二流子。
在这样的背景下,新生儿溥仪的优势就十分明显了。
(幼年溥仪)
一来,作为先皇的曾孙,根正苗红。
二来,年纪虽小,但人生履历却是干干净净,好似一张白纸。
三来,慈禧太后虽然已经变做老叟,土埋了脖子半截儿,但仍旧希望可以立一个啥都不懂的小朋友当皇帝,从而接着垂帘听政,控制朝政大权。
但人算不如天算,前脚自己刚拥立溥仪登基,后脚自己就领了便当。
这位在中国帝制时代中,凭借一己之力长期当政的女人以政治博弈上的铁腕手段著称,操弄皇亲贵族,制衡朝野大臣。成为了后清朝时代最为声名显赫的人物。
然而,历史给每个人表演的时间都是有限的,现在,叶赫那拉氏·慈禧已然谢幕,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
人们为了新帝的登基欢呼雀跃,却不知道,此时新时代的欢歌笑语,却是大清王朝最后的安魂曲。
三岁的溥仪登基时,两眼一抹黑,啥也不懂,大臣们在金銮殿齐齐跪倒,伏地跪拜,山呼万岁,小皇帝吓得哇哇直叫。所以指望他来打理国家,处理国家大事那是不可能的。
实权掌握在先皇帝光绪的妻子隆裕太后和溥仪的父亲摄政王载沣的手里。
而小溥仪的当务之急,是学习。
成为皇帝,一定要接受来自满清皇族最为专业和严苛的教育,但我们的溥仪小朋友似乎并不是块好好学习的料子。
溥仪自小体弱,上一个月学,得请半个月病假,另外半个月,他又央求伺候他的太监,假传谕旨,放教书先生一个国庆节(七天),一来二去,溥仪每个月上课的时间只有一周。
清宫里的教书先生都是文化大儒,张嘴子曰子曰,闭口之乎者也,反正很有文化,很有水平。
但溥仪小朋友对读书的兴趣很显然还没有对学堂门前的那棵柏树大。
溥仪经常趁先生们不注意,偷偷溜到柏树下,树下有好几个蚂蚁窝,皇帝经常蹲在树下看蚂蚁,一看就是一上午。
蚂蚁忙忙碌碌,为了生计发愁,这一刻,蚂蚁就是天下万民,正在被至高无上的皇帝凝视。
随着皇帝年岁渐长,看蚂蚁已经不能满足他的好奇心,他开始有了自己的爱好,例如玩蛐蛐,捉蚯蚓等,结果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学来学去啥也没学会。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小溥仪在宫里玩得很快乐,可以说,他有一个轻松且富足的童年。
因为彼时的他根本不明白自己作为皇帝有着怎样的义务和使命, 孩子玩乐的天性让他不用思考,他只知道,不管自己做什么,总有一帮人陪着他。
这帮人慈眉善目,温声细语,甚至有时还会卑躬屈膝。
对溥仪来说,紫禁城不是冰冷残酷的封建专制堡垒,而是他的家。
时光飞逝,日月如梭。
皇帝逐渐长大,他要和以前的生活说声再见了。
(少年时代的溥仪)
他要从后宫众人的庇佑中走出来,站在那个高高在上的位置上,真正地俯瞰属于他的帝国。
但皇帝的头刚探出去,武昌起义一声炮响,直接给皇帝崩了个措手不及。
西方列强屡屡冲击,国内的自由意志也开始萌芽,封建王朝到了此刻只剩下残砖败瓦。
清朝再也无法统治这天下的黎民百姓,更无法用自己的身躯迎接近代史的洗礼。
也就是说,天子骄子溥仪从小就被人灌输自己以后要继承家族的亿万财产和家业,自己本来满不在乎,但架不住身边这帮人天天给他洗脑,导致溥仪自己也有点心动,而当他终于做好了所有心理准备打算接受这一切时,却又有人告诉他,别寻思了,公司破产了。
公元1912年,按中国独有的干支纪年,是壬子年。
这一年,德国的气象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挪威人组织的探险队到达了极点。
泰坦尼克号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美国环球影业公司成立。
也就是这一年,临朝称制的隆裕太后代替溥仪颁布了《退位诏书》,小皇帝未等九五,就已经和皇位告别。
清朝灭亡,中国的封建时代正式结束。
而当溥仪被人们告诉自己已经不再是皇帝时,他和当初刚刚来到紫禁城时的反应一样,哇的一声就哭了。
原来王朝的终结并非一声巨响,而是一声呜咽。
但换个角度想,虽然在紫禁城外,溥仪已经不是皇帝,但在紫禁城内,他的生活依然和皇帝别无二致。
御茶膳房,日常用度,照样的雍容华贵,一样的帝王标准。
这一度让六岁的溥仪认为自己的好日子还没结束,大清似乎还有希望。
这希望当真不是空想,很快就来临了。
前朝旧臣张勋起兵,直入北京城,再次拥立溥仪当皇帝,溥仪当然没意见,二话不说就复辟登基了。
不过这样的好日子没过几天,军阀段祺瑞同志又把溥仪打趴下了。
生逢乱世,拥立他当皇帝的人未必是真心爱戴他。
但一次一次把他打倒的人也许真的和封建王朝有着不共戴天的仇恨。
溥仪又下台了。
上台,下台,再上台,再下台。
这个时候溥仪同志已经成了一个工具。
由于他的特殊身份,那些拥立他当皇帝的人能在封建主义的人群中名声鹊起,搞不好还能封个朝廷大员当一当。
但新时代已经来临,那些和誓要将封建王朝撕得粉碎的人们也同样热衷于一次一次地把他拉下马来。
对溥仪来说,这段记忆是斑驳破碎的,因为他毕竟处在他人生中的少年时代。
少年不知愁滋味,更不知道自己的身份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像周恩来总理对他的评价一样:你当皇帝的时候才两三岁,那时的事不能让你负责。但在伪满时代,你是要负责的。
紫禁城已经不再需要皇帝,所以很快,溥仪连胳膊带腿儿,被撵出了紫禁城。
离开紫禁城的那天,溥仪很从容。
对他来说,这个宏伟的宫殿曾经带给他快乐的回忆,也曾经让他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况且,在别人看来,紫禁城是封建时代的标志,是君主集权的象征,想要让中华大地彻底换新颜,要么摧毁宫殿,要么把皇帝撵走。
摧毁宫殿是个体力活,但撵走皇帝很简单。
溥仪被迫离开紫禁城,人们以为这是帝王离开了他的堡垒,但实际上,这只是一个孩子离开了他的家罢了。
(伪满时期的溥仪)
此后的溥仪,做过日本人伪满洲国的傀儡,跟自己的皇后婉容谈过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虽然婉容不是很喜欢他,但至少皇帝没混成单身汉。
而给日本人打工这件事解释起来很简单,日本人侵略中国,需要成立一个冠冕堂皇的伪政府,而这个伪政府急需一个形象代言人,前朝的皇帝溥仪当然就成了他们最好的选择。
也许他只是想老老实实的当日本人的吉祥物,虽然这样形容溥仪先生不太尊重。
但也许溥仪另有一番打算,他或许想借助日本人的力量重建自己心中的大清帝国。
他被人利用,他也在利用别人。
只是他心中的帝国是什么模样,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日本投降后,曾经就任伪满洲国总统的溥仪再一次退位了。
他曾经漫无目地的逃跑,被苏联红军抓获,又被遣送回国,他甚至还登上了远东军事法庭,陈述自己过去曾经犯下的过错。
最后,在遥远又不是太遥远的1950年,溥仪作为战犯被关进了抚顺战犯管理所。
之后的故事就更像一份履历了:
1959年12月,经历了长达十年的牢狱生涯的溥仪被人民政府特赦,释放出狱。
1960年2月,溥仪成为了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一名员工,负责浇水和搞卫生。
1962年4月,溥仪和一名护士结婚。
1966年12月,溥仪患尿毒症,病逝。
综上,他已经彻彻底底地成为了一名普通人,倘若你有机会在街上遇到他,只会认为他是个普通的北京大爷,绝对不会知道他曾经是中国帝王。
(晚年的溥仪)
作为作者,我不想对溥仪这个“中国最后一个帝王”这种身份大肆渲染,然后研究出什么深远的意义来。
因为本质上,他和中国历史上400多位皇帝一样,都是封建时代的产物。
但不同的是,这位皇帝半只脚在封建里,半只脚在新时代里。
人生百年,他一直在不停的变化自己的身份,皇帝、废帝、总统、战犯、普通百姓。
他无知过,迷茫过,犯下过严重的过错,也曾真诚的悔过。
他换来换去,变来变去的是为了什么呢?
也许是终其一生,都在寻找回家的路吧。
毕竟,就算是溥仪,重回紫禁城,也是要买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