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网站导航
观察家网 > 科技前沿 >

美白广告语(发朋友圈祛斑语术)被删掉的美白广告词

互联网 | 2022-11-29 10:29:07

美白广告语(发朋友圈祛斑语术)

5月末,非裔男子乔治·弗洛伊德遭白人警察暴力执法身亡,美国因此爆发大规模反种族歧视抗议示威活动。在这一背景下,有不少品牌遭到了牵连。


(资料图片)

最开始,受影响的还只是有黑人LOGO的品牌,如今,那些以美白为卖点的护肤品牌也开始被网友攻击了。

被删掉的美白广告词

六月初,有多家品牌被指一边支持抗议运动,一边推销美白产品。

▲网友发文斥责欧莱雅

一些印度宝莱坞明星也被网友盯上,只是因为她们曾代言过美白产品,却还在网上表示对BLM的支持。

正是因为群众呼声越发高昂,导致品牌不得不删掉有关“美白”的广告词。

6月27日,法国欧莱雅集团宣布,旗下护肤产品将停用“美白”“白皙”等宣传用语。

除了欧莱雅以外,联合利华在印度售卖的“白皙可爱”将改名,今后产品名称中会停用“白皙”等词,因为企业“致力于推崇所有肤色”。

强生旗下的露得清和可伶可俐也拥有多款美白产品,如今这些产品也在亚洲和中东地区停售了。

知乎某网友指出,其实现在很多护肤品牌都不敢拿“美白”说事,看看那些热门产品的翻译名字,基本上都离不开“臻”“萃”“菁”三个字,什么“亮白”“美白”早就不见了。

对于“美白”逐渐被取代的现象,网友们都表示这就是在矫枉过正,美白本来是一个消费需求,并不能算是种族歧视。更有人提出,既然都不能美白,那还买这个产品干嘛?

因种族歧视“翻车”的品牌们

护肤品追求“美白”到底是不是种族歧视呢?为了让大家有个直观对比,品牌君就给大家说说,那些真正触碰到种族歧视的品牌们。

几年前,多芬沐浴露推出了一部备受争议的广告片:一位年轻黑人女性脱下T恤,变成了白人女性。在敏感观众看来,简直是赤裸裸的种族歧视——这是在告诉你,用多芬沐浴露可以把黑人女性“洗白”?

2018年初,H&M请来了一位白人和一位黑人小孩为新品做海报拍摄。黑人小孩穿的卫衣上写着“森林里最酷的猴子”,而白人小孩穿的则是“森林生还者”卫衣。

海报一出,就连NBA球星勒布朗詹姆斯都看不下去,特地发推斥责H&M的行为。

去年,耐克推出了一双美国国庆纪念球鞋。这本来没什么问题,但球鞋印上的,却是暗示着奴隶制的早期国旗,上面13颗星星代表过去13个殖民地。

消费者当然不能忍,也正因如此,耐克这双球鞋还没正式推出,就从官网默默消失了。

从以上三个案例,我们可以很明显看出,这些品牌是因为没有做到尊重不同种族的文化、样貌,才导致出现“歧视”问题。就好比D&G闹得沸沸扬扬的“筷子事件”,不仅是中国人在反对,就连邻国的日本也觉得这是在嘲笑亚洲的筷子文化。

但是,护肤品牌卖美白产品有什么错呢?

矫枉过正也是歧视

不同种族拥有不同的审美,如今强行要求护肤品牌取消“美白”广告词,就是在强迫别人和自己拥有同样审美。

护肤产品的功能之所以多,就是因为它们需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当“美白”变成了不能被谈及的禁忌,那不也成了一种歧视吗?

▲印度美白产品“白皙可爱”广告

当然,品牌君也不是在宣传“一白遮百丑”的病态思维。毕竟,有人追求美白,就有人追求美黑,“美白”只是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功效,不是种族主义的标签。

既然要讲究平等,就不该有特例。随意将产品归类为种族主义,实际上就是一件种族主义的事。

品牌为了尊重每一个种族的文化而努力,那消费者是不是也该尊重品牌呢?

真正的反种族歧视,不是屏蔽关键词,也不是对谁有特殊优待,而是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无论你来自哪里,无论你是什么肤色,大家都不在意。

标签: 美白广告语 发朋友圈祛斑语术

  • 标签:美白广告语,发朋友圈祛斑语术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